职工文苑

父亲教我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

来源:    作者:    日期:2017-09-21 09:11

父亲是196412月应征入伍,光荣的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修建飞机场的工程兵,1965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有着52年党龄的退休干部,先后辗转江西、青海、银川、天水等地,母亲带着年幼的哥哥和我也跟着父亲辗转各地,一直到1982年转业回到我的老家会宁工作。

儿时的记忆里最深是父亲每次饱含深情的擦拭家中客厅正面墙上悬挂的那张他1968年受党中央毛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接见的长幅照片。每次看见父亲那样,少不更事的我总会仰起头问父亲,父亲总会不厌其烦的告诉我其中的故事。父亲说,他小时候家里穷,只念了几年书,身上穿的第一身新衣服就是那身绿军装。所以,到了部队,父亲他勤奋求知,虚心求教,立足本职,严格自律,经过组织的培养和自身的严格要求,当兵不到一年入党,两年后转干,1968年成为学习毛主席积极分子受到党中央领导人接见,并在1969年到北京参加了国庆20周年大庆,很快成长为一名政治思想坚定,专业素质过硬,作风纪律严谨,完成任务出色的优秀战士!父亲告诉我,记得一年部队养的猪得了瘟疫,加上这个工作又脏又臭,没人愿意干,部队养的猪死了一波又一波。父亲说当时是他主动请缨,要求去的,他就不信养不活。接到任务的父亲卷起铺盖就住到了猪舍的旁边,吃住都在那里,打扫猪舍、消毒、喂食……接连几个月,终于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就到现在,每每提及此事,我也会笑着说“父亲太傻,怎么在猪舍旁边睡觉、吃饭,那气味实在太难闻了”。而每当这时父亲总会严厉的告诉我做人要有志气,再穷再苦,也要守住底线,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干工作要把敬业作为最起码的担当,把爱岗作为最基本的天职,以“有为才能有位”的意识,切实将岗位职责尽到、分内工作做好。

父亲的态度始终影响着我,父亲的告诫时时回响在耳边: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在什么岗位,有多大职权,时刻都要保持“世间尤物,不敢妄取”的敬畏之心,始终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只有内心干净才能轻装上阵,收获幸福。1985年,父亲担任县建筑公司经理,一个远房亲戚想把他家虫蛀了的杨木椽卖给公司,被父亲拒绝了。一天中午,这个亲戚提着两包点心来到我家,当时父亲不在家,他放下东西就走了。我和哥哥经不住诱惑,每人偷吃了一个。父亲回家知道情况后,严厉批评了我和哥哥,并在街道买了两包一模一样的点心,让我和哥哥给人家送了回去。父亲告诫我们:“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年龄小的时候,想要什么,想吃什么,可以向大人要,长大了就要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双手去挣。”正是在父亲的教导下,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做好本职事,尽好份内责。“当干部就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是自己的东西坚决不能拿,永远不要沾公家的便宜,不要平白无故拿别人的好处。”参加工作21年来,父亲的这些谆谆教导一直像警钟一样时时在耳边响起,自始至终成为我干好本职工作,争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准则。

后来,父亲到县交通局工作,从事地方道路管理工作,那时时候总是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三天两头不见人影,为什么天天下乡,为什么脸总是晒的很黑,身上总是那么多灰尘,自家的事却毫不在意,“家活懒,外活勤”成为了父亲留给我的“不良形象”。记忆中,那时候通乡公路几乎全为砂土路,也没有现在发达的通讯设备。哪里的路不平了,哪个村需要修路了,他都跑上跑下,风里来雨里去的,呆在家里的时间真的少之又少,有时为了建成一条路,他都前期反复踏勘,研究最优路线,为了争取资金,不知从县上到省城往返了多少次。工程开工后,恨不能住在工地,时时刻刻看着守着,严格把关工程质量,阳光下挥汗如雨和雨天“深一脚浅一脚”成为工作常态,为了“大家”顾不上“小家”是常有的事。而我甚至因为家务活几乎全由母亲包揽、也很少过问我和哥哥的学习对父亲也颇有微词。父亲却经常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我一个共产党员干部,怎么能不起好带头作用?”然而,那时候的我并不能理解他心中为民的党员情怀,对他深深的偏见也成为了我和他之间沟通的障碍。直到自己长大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成为一名基层公路养护管理人员,在基层工作了多年的我,深知自身责任,也体会了基层工作的不易,这时候便更能理解当初父亲“不顾家”的原因。

因为基层工作性质的相似性,与父亲交流的话题也逐渐增多。“家活懒,外活勤”早已不再是父亲的“不良形象”,反而成为了我敬佩他的原因,我感恩于父亲的教育,更愧疚于曾经的偏见。现在每每回家看望父母亲,父亲总能如数家珍的讲述他从参军到地方工作以来的一些小故事,也会问及我的工作,并一如既往的对我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而我从中能深刻感受到的是一名老党员对平凡事业的热爱。因为父亲,我更加坚定当初入党的誓言,也更加坚定在基层工作道路上勇敢前行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