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上望灰色天,下看戈壁滩。”第一代公路人就是在这样残酷恶劣的环境里,用炉棍和铁勺把刚返青的杨树枝条埋进戈壁滩。这些稚嫩的根系历经风雨沧桑,最终有八颗树成活下来。祁连作证,长城为伴。在70载春秋的淬炼中,“八棵树”已然化为“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八棵树”精神。它积淀着一个民族、一个行业最深刻的精神追求,是新中国交通运输业独特的精神标识,它所承载着的是交通人不忘来时路、代代传承的精神之根,是交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
回首过去,那些风雨同舟中的坚毅和坚守,那些寒冬酷暑里的守望和互助,那些勇往直前以赴之、殚精竭虑以成之、舍生忘死以从之的勇毅和执着......
漫天黄沙下,我听到了,那一群黑瘦的汉子,他们举着洋镐、挥着锄头、抬着箩筐,肩挑人抬运送土方时喊着的号子声……还有那些裹着头巾的女子们,拿着扫帚、举着耙子、摇着筛子,手提锹挖筛选砂石时唱着的歌谣……
炎炎烈日下,我看到了,那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在公路上清障、保洁、战水毁、修路肩,灌裂缝,补坑槽……还有那头毛驴儿,拖着柳条耙子在磨平道路的搓板,豆大的汗水湿透了脊梁,他们只为了让钢城的路更平坦、更宽阔……
那口腌菜的缸、那件御寒的羊皮褂子,还有那个躲雨、过夜、休息的地窝子也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立足今日,一个个青春靓丽的身影与戈壁为伍、以风沙为伴,风沙肆虐刮不走我们脸上的微笑,严寒酷暑改不了我们眸中的坚定。我们满怀壮志,向着朝阳努力前行,奔向中国梦。
机械轰鸣,锹镐钎锤碰溅顽石砂砾的震响,夏战三伏酷暑,冬冒三九冰霜,狂风暴雨肆虐,炎酷高温热浪,风雪中一如既往坚守,奋战抢险的阵势悲壮铿锵……搞绿化,清边沟,排水患;疏涵洞,补坑槽,清塌方;固路基,修桥梁,送给养;吃住前线行,抒情在战场,捱过漫长的黑夜,晨曦中的彤云为你无私的付出,敬献一轮火红的朝阳。
青春已尽华发,成就告慰沧桑,感悟人生百味,丰碑筑就辉煌,当风驰电掣的微笑和致意从你身旁掠过,当车轮滚滚的洪流驶向四面八方,当一条条坦途的便捷连通城乡,中国梦的大动脉,正在你躬耕的身上流淌着鲜红蓬勃的血浆,新一代的养路工人承前启后在平凡的岗位上,正把牡丹花般的情怀绽放!
展望未来,更多的青春力量将会投身交通事业,更强大的科技力量会保障交通繁盛,更先进的设施设备会成为交通人手中的“武器”用来站好每一班岗。
作为新一代公路人,我们要有崇高的理想和清醒的认识,做一个有担当的青年,主动承担历史和时代交予我们的重担,转变思想,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付诸行动,刻苦实干,挥洒汗水,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所赋予的使命。
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这一代人既然立足于新时代现代化的潮头,就理所应当传承老一辈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自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提高自己,为基层公路养护事业注入青春活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继往开来,再接再厉,与万千公路青年携手同行,谱写继往开来的青春之歌。
人生一世,应心如草木,向阳而生。“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行走在西北大地,感受着寒暑交替里不停幻变的季节旋律,哪怕曾是一片荒无边际的旷野,依旧可以遍植春风在人间。走过人间,一些身影闪烁着独有风采向我们走来,如同西北大地上随处可见的沙枣树,耐酷暑严寒,顽强的扎根在西北的土地上。与支撑着甘肃交通人信念的八棵树一样,一同摇曳在时光里,不时闪烁着光芒,照亮与感召无数甘肃交通人,在西北大地上用力扎根,而后衍生出无穷希望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