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临近,探亲流、旅游流叠加,群众出行需求激增,公路交通量剧增,安全生产压力持续加大,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以“保安全、保畅通、优服务”为目标,聚焦公路保畅、隐患治理、服务提升、路域环境整治等关键环节,以“绣花功夫”抓细节、以“雷霆手段”除隐患,提前部署、多措并举,全面强化公路养护管理,织密安全防护网,筑牢公路保畅“生命线”,全力打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为公众假期出行保驾护航。
精准研判+科学部署,织密保畅“责任网”
针对“五一”假期车流量大、极端天气多发等特点,4月29日上午,中心召开“五一”节前安全生产工作视频调度会,传达学习了上级单位“五一”节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重点安排部署中心“五一”假期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近期,中心党委班子成员划片深入基层单位调研督导安全生产工作,各单位结合历年“五一”小长假平凉境内交通流量数据和气象预警,重点研判G312线、G566线、G344线、S304线等通往旅游景区、交通枢纽的易拥堵路段,制定“一路一策”保畅方案。严格落实“非必要不施工”原则,中心各单位在节前一律撤除作业区,恢复道路通行能力,确保“还路于民、让路于车”。对因应急性养护确需施工或因特殊工艺无法撤除的施工作业,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并建立台账,合理调整施工作业时段,规范布设养护安全作业区,做好维护、值守和巡视工作,确保施工标志设置规范、合理、清晰,安排专人指挥疏导交通,全力降低施工占道作业对通行车辆的影响。同时,强化“一路四方”联勤联动机制,联合交警、路政、气象等部门实时共享路况信息,实现错峰巡查、协同处置,形成节假日保畅合力。
精细养护+隐患清零,提升公路“硬实力”
坚持病害处治“靶向发力”。加大重点路段巡查频次,集中处治路面裂缝、坑槽、松散、桥梁伸缩缝破损等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切实提升公路服务保畅能力。对桥涵实施“一桥一策”精细养护,疏通泄水孔、维修伸缩缝,修复涵洞淤塞及锥坡损坏,夯实防汛基础。截至目前,中心已完成路面灌缝101716米,路面精铣刨95362平方米,标线施划1273.35平方米,构造物维修31.87立方米,更换波形梁护栏44米,油路修补6689平方米。
坚持隐患整治“闭环管理”。严格落实交通运输部重大节假日“三十条”硬措施,持续开展汛期暑期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节前安全隐患大排查,重点针对公路高边坡、桥隧、临水临崖路段、交安设施、历年易水毁路段、易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路段等建立隐患台账,明确整改责任、措施和时限,实现“发现—整改—复核”闭环管理。并督导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同步落实日常养护及排查整治工作,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治,持续维护良好道路通行状况。
路域整治+服务升级,扮靓出行“风景线”
全域清洁焕新颜。积极响应全省公路系统“携手共创净美路、路域环境换新颜”公路路域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号召,节前组织机关人员下沉一线,集中对重点路段、公路边坡、边沟、路肩、桥涵等处的垃圾杂物进行全面清理,对标志标牌、百米桩等集中清洗,及时维修更换损坏、缺失的护栏、轮廓标,营造了干净整洁的路域环境。截至目前,中心已清理清理疏通边沟342公里,清洗护栏180公里,清理垃圾633立方米,疏通桥梁泄水孔630个,清洗里程碑、百米桩、警示桩1160个,更换维修里程碑、百米桩、警示桩、诱导标407块,清洗标志牌280块。
服务区提质增效。优化普干线服务区、停车区基础设施,督促运营单位提升服务意识,细化“司机之家”、便民服务点等服务举措,免费提供饮用水、急救药品等,打造“暖心驿站”。
智慧服务便民行。依托高德地图、视频监控云平台、甘肃交通“12328”服务平台与“秒易查”小程序,通过公众号、今日头条号实时发布路况信息、出行提示,通过干线公路、辖养隧道可变情报板引导车辆分流,提升公众出行体验。
应急值守+科技赋能,拧紧安全“防护阀”
全天候应急响应。强化应急值班值守,严格落实领导(项目经理)带班、技术人员伴随值班、24小时在岗值班制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上报信息,充分发挥“一路多方”联勤联动机制效能,合力保障“五一”假期公路安全畅通。
物资装备“战备状态”。全面检修应急机械车辆,储备编织袋、铅丝笼等防汛物资,提前做好人员队伍、技术装备、资金物资、抢险车辆、机械设备和通讯设备等准备工作,安排专人管理,加强设备检修、保养和调试。一旦收到天气预警,立即集结队伍驻点蹲守,确保发生灾害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公路应急抢通工作。目前中心共组建抢险应急队伍19支/535人,设立应急保畅点18个,储备碎石2930立方米、片石85立方米、吨袋500个、铅丝石笼250个、铅丝网片430个、沙袋897条、编织袋9030条、铁丝540kg、雨衣雨鞋650套、帐篷13顶、铁锹500把、水桶74只、对讲机54部,检修巡查车、装载机、挖掘机、自卸汽车、发电机、吸水泵等车机设备83台(套),随时待命,确保突发情况下“拉得出、顶得上”,全力守护人民群众平安出行。
持续加强安全管理。压紧压实安全责任,坚持养护作业“双报备”制度,严格落实养护作业安全管理“10条强化措施”,严把劳务用工“五道关口”,认真开展岗前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加强养护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规范布设养护作业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在特殊时段、敏感节点、高风险区段包片蹲点带班作业,确保养护作业安全。同时加大对“两区三场”(生活区即驻地、办公区、材料加工厂、拌合厂及预制厂)消防器材及火灾隐患排查,加强火源管控,杜绝火灾事故。组织全员安全培训,剖析典型事故案例,强化驾乘人员责任意识,杜绝超速、超载、超员等违章驾驶,杜绝酒驾、醉驾等违法行为发生。
科技赋能织密“防护网”。针对“五一”假期车流激增和旅游旺季车流量大特点,中心运用“移动+固定”双模视频监测体系,通过车载移动视频、甘肃交通“视频云”等信息化平台,并充分利用全中心50处公路视频监控点位、5个移动布控球及17台视频巡查车,实现辖养公路重点区域、重点路段、施工作业区可视、可管、可控、可传输的远程监管。特别在高德地图实时路况、甘肃交通“12328”服务平台与“秒易查”小程序联动处置机制支持下,可快速定位突发事件位置,如果发现有交通拥堵、长时间无车辆通行等情况,立即安排应急巡查人员上路巡查,及时掌握道路通行情况,确保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同时积极运用无人机等新技术手段,在一般巡查难以覆盖的特殊路段、重点时段开展空中巡查,提高科技巡查质效。
以匠心守初心,用行动践使命。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通过科学研判、精细养护、隐患清零、服务升级和应急保障等保畅举措,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公路安全屏障,全力营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