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闻

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路面养护新工艺技术培训暨现场观摩会在庄浪G566线成功举办

来源:庄浪公路段    作者:    日期:2025-05-14 09:07

   为深入推进路面预防性养护,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5月12日,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在G566线举办了路面养护新工艺技术培训暨现场观摩会。活动通过“实操演示+技术研讨”的形式,为全中心养护人员搭建了学习前沿技术、交流实践经验的平台,旨在推动养护工艺革新,提升沥青路面耐久性,助力公路养护向专业化、精细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现场实操:新工艺展现“养护智慧”
   在G566线K159+500处,水激活沥青修补路面坑槽技术成为本次观摩会的亮点。该技术采用创新型冷补材料,其活性成分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实现沥青与集料的黏结固化。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矿料级配要求拌合材料,并现场演示了冷拌冷铺施工工艺。与传统热拌工艺相比,冷拌冷铺无需加热集料和沥青,直接填补坑槽,不仅简化流程,还能显著降低能耗与碳排放,实现“雨中抢修、雪后即补”的高效养护。
   在龟网裂修复技术展示中,技术人员使用专用修复剂处理网状裂缝。修复剂通过渗透、黏结、固化三重作用封闭裂缝,阻止水分下渗,遏制病害扩散。操作人员精准调控CS0619型微型细料环保撒布机的洒布速度与均匀度,在预喷沥青的路面上覆盖碎石,形成密实平整的修复层。观摩人员近距离观察了喷涂工艺、渗透效果及固化过程,直观感受到新材料在预防性养护中的优势——无需大面积开挖,即可精准修复微病害,最大限度保留原路面结构,体现了“微创养护”理念。
技术交流:新材料解码“养护密码”
   实操演示后,与会人员围绕水激活沥青、龟网裂修复剂等新材料展开深入研讨。技术负责人指出,水激活沥青突破了传统沥青依赖高温的局限,可在常温下与潮湿集料结合,大幅提升雨天施工适应性,为季节性养护提供了新方案;同时,针对龟网裂修复剂,技术人员详细解读了其性能指标、撒布工艺参数及质量控制要点,强调“精准控制碎石粒径与洒布量是确保修复效果的关键,该工艺可有效封闭裂缝、增强抗滑性能,延长路面寿命”。
   交流环节中,一线养护职工结合实际问题与技术团队热烈讨论,内容涵盖新材料储存期限、气候适应性施工调整、工艺参数优化及质量验收标准等。技术人员逐一解答,为现场人员提供了针对性指导,进一步加深了对新工艺、新材料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理念升级:新技术引领“养护转型”
   此次观摩会是落实“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养护模式从“被动修补”向“主动预防”转型的重要举措。通过“理论+实践”的沉浸式学习,养护人员不仅掌握了施工技能,更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提升养护效能、降低成本、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下一步,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加大“四新”技术应用力度,建立常态化技术交流机制,加速创新成果向养护生产力转化。同时,围绕预防性养护核心目标,优化方案、完善标准,以科技赋能养护管理,全力打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交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