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是连接城乡的纽带、推动发展的动脉,更是展现地方形象的窗口。自全省路域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紧扣“点面结合、重点突出、协调联动、合力推进”要求,以“绣花功夫”系统攻坚、创新实践,推动千里公路实现“颜值”与“功能”双提升,为出行铺就平安坦途,为发展注入交通动能。
铁腕整治,路域环境展新颜。聚焦“畅、安、舒、美”目标,打出整治“组合拳”,推动路域环境从“整洁”迈向“精致”。清扫保洁出实效:累计整修路容903公里,疏通边沟794公里,清运垃圾809立方米。设施养护再升级:清理桥梁伸缩缝520道、泄水孔1491道,更换波形梁护栏132米,施划标线4340平方米,刷新隧道洞壁27336平方米,筑牢安全屏障。景观提升添亮色:补植苗木花卉11586棵,精心打造“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风景线。一组组亮眼数据,是养护人员顶烈日、冒风雨的坚守,更是公路人“保障畅通、服务人民”初心的生动写照。
协同联动,创新机制聚合力。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探索出具有平凉中心特色的路域治理新模式。“党建引领+专班推进”压实责任:成立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划定8处重点提升区、7处巩固保持区。深化机关下基层活动,机关干部每周五下沉一线,包路段集中整治,累计投入907人次,形成“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攻坚格局。“一路多方+共建共享”破解难题:联合交通运输、城管执法、属地政府,建立高效协同机制。在G312线崆峒区城市过境段推行“养护+环卫”联合保洁;在G244线、S318线推进“公路+景观”一体化建设;支持地方依托原王家沟超限站构建治超网,有力打击超限超载、“跑冒滴漏”等违法行为。“宣传引导+群众参与”激活内力:通过新闻媒体讲好公路故事,引导沿线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共同守护美丽家园。
长效治理,擘画畅行新未来。锚定“常态长效、标本兼治”,擘画路域治理新蓝图。攻坚短板:聚焦桥下堆积、涵洞淤积等“老大难”问题,结合平凉市养路护路百日攻坚行动,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制度提效:深化“月度评比+年度考核”机制,推动整治从“集中攻坚”向“长期向好”转变。科技赋能:加大机械清扫力度,应用无人机巡检等新技术,提升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随着长效机制的落地生根,一条条平安、生态、景观大道,正成为串联城乡发展的“黄金纽带”,为平凉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交通支撑。
大道通衢,行者无疆。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一往无前的姿态,持续擦亮路域环境“底色”,提升服务保障“成色”,让每一条公路都成为展示平凉形象的靓丽名片,让人民群众的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