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国17个省(市)区的222支代表队、6300多名武术健儿齐聚“全国武术之乡”平凉,共襄2025年“崆峒杯”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暨甘肃省传统武术锦标赛这一武林盛事时,“陇上旱码头”的条条通衢大道,正如沉稳的武者,默默承载着八方来客,为盛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深谙“公路如武,刚柔并济”之道,以匠心多措并举保障畅通,全力织就赛事通行的平安画卷。
刚:铁腕整治,以“硬功夫”焕新路域面貌
“畅安舒美”的路域环境是展现平凉形象、保障赛事顺利的第一道“门面”。赛事前夕,平凉公路人聚焦“畅、安、舒、美”目标,打出路域环境整治“组合拳”,以铁腕之姿开展集中攻坚。
精细养护“清淤疏堵”:如同武者打通经脉,中心各养护单位大力疏通公路“血脉”,清理疏通边沟、涵洞,确保排水畅通无虞,清理桥梁伸缩缝、泄水孔,保障桥隧结构安全,有效预防汛期隐患。路容路貌“整饬一新”:对赛事通行的重点路线进行深度美颜。整修路容,清理垃圾,补植苗木,让公路沿线绿意盎然、整洁有序。清洗波形护栏、标志标牌,更换维修损坏设施,确保安全标识清晰醒目。设施安全“固若金汤”:更换波形梁护栏,施划标线,刷新隧道洞壁,筑牢行车安全屏障,为参赛选手和游客提供坚实可靠的行车环境。
这些“硬功夫”的背后,是一线养护人员顶烈日、冒风雨的坚守,他们以公路人的“铁骨”,为盛会铺设了平安通途。
柔:协同联动,以“巧劲”凝聚保障合力
保障盛会,非一己之力可为。平凉中心发挥“柔”的智慧,深化协同联动,凝聚保障合力。
深化“一路多方”机制:联合交警、交通执法、沿线乡镇政府及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建立高效协同机制。赛事期间,重点加强对通往主会场(市体育运动公园)、文旅活动核心区(崆峒古镇定北广场及天羽广场)等关键路段和G22、G70、G8513、G312等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大通道的联合 巡查与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指令穿透直达、响应秒级到位、落实精准高效,将“叫应”机制的闭环管理精髓融入赛事保障政令畅通、响应迅速。机关下沉“全员皆兵”:借鉴路域整治“机关人员下基层”的成功经验,赛事保障期间,两级机关力量向一线倾斜,加强重点路段巡查值守,及时处置路面突发状况,确保赛事通勤线路顺畅无阻。科技赋能“精准护航”:中心各巡查应急站充分运用“人防+技防”立体监控网络(包括无人机巡检、车载移动终端等),对赛事相关路线进行全天候、无死角动态监控,精准识别并快速处置路面障碍、设施损坏等问题,提升路网保障的精准性和效率。
这份“柔”的智慧,体现在机制的顺畅、人员的协同和科技的赋能上,形成了保障赛事交通的“合力网”。
刚柔并济:服务大局,赋能文旅康养
养好公路,保障畅通,不仅是保障单一赛事,更是服务全市“聚力打造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的战略大局。此次“崆峒杯”武术盛会,是打响“问道崆峒·康养平凉”品牌的重要契机。
保障“跟着赛事游平凉”:通过打造安全畅通、风景优美的公路网络,确保全国武术爱好者、游客能够便捷舒适地往返于赛事场馆、崆峒古镇文旅商贸促消费活动现场、崆峒山景区及其他县(市、区)文旅点位,实现“赛在路上、游在景中”。展示“公路风景线”:精心养护的路域环境本身,就是平凉“畅安舒美”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平凉公路人通过整洁的边沟、葱郁的绿化、完善的设施,给每一位途经的嘉宾和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平凉文旅康养魅力的无声代言。助力“金秋之约”:平凉公路发展中心将持续以极限思维、底线思维筑牢安全屏障,聚焦“七下八上”主汛期和全省路域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多措并举、主动作为,通过更加优质的公路通行条件和万全的应急准备,为后续即将举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西王母故里民俗文化交流活动和第四届中国苹果产销峰会奠定坚实的交通基础,诠释“人民公路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大道通衢,武韵悠长。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以“刚柔并济”的公路养护之道,全力护航“崆峒杯”全国武术邀请赛的成功举办,为展示平凉形象、服务文旅康养、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坚实的公路力量。赛事期间,条条平安路、舒心路,正成为连接赛场内外、沟通八方宾客的友谊之桥、发展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