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凉公路的广袤版图上,2025年养护工程正稳步推进。项目办以“安全”为核心密码,书写着责任与担当的篇章,让每一段公路的升级都承载着“稳稳的幸福”。
工程推进的“进度条”上,镌刻着攻坚的足迹
19项省厅批复养护工程与1项省道304线还建项目全线开工。73.36%的投资完成率背后,是参建者昼夜兼程追赶工期、不懈攻克技术难题的韧劲。S304线还建项目顺利通过交工验收,G344线3处灾害防治工程提前收官,G566线K142+800处滑坡灾害处治工程“速战速决”……这些关键节点如同镶嵌在时间轴上的坚实路标,印证着“工期可控、按计划推进”的承诺。尤为可贵的是,在交通保畅压力陡增、施工难度持续升级的双重挑战下,所有项目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交通阻断“零影响”。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建设者时刻绷紧“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之弦,是对工程质量与民生需求的执着坚守。
安全管理的“组合拳”里,藏着科学与温度的交融
从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织密责任网络,到依据5部法规量身定制《项目安全管理办法》,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牢。“三管三必须”绝非空谈:管行业的将安全标准嵌入施工全流程,管业务的把安全纳入绩效考核硬指标,管生产的让安全规程成为操作“必修课”,责任链条环环相扣。“每日检查、每周报告、每月评估”的隐患排查机制,如同为工程装上了“透视眼”。4月5日,G566线抗滑挡墙基坑刚现剪切裂缝,项目办便联合设计、施工、监理四方现场“会诊”,及时卸载2187立方米土方,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针对框格梁高边坡施工安全,专项宣传海报重点解读安全绳的重要性,直观警示劳务人员规避风险、规范佩戴防护装备,既严守安全底线,也传递着对一线人员的深切关怀。
科技赋能的“智慧光”中,照亮着传统施工的升级路
G344线施工现场,触发报警摄像头如警惕的明眸,默默守护着高空作业安全;唐洼里等隧道的智能交通信号放行系统,使养护期间通行效率提升40%——拥堵时长显著“瘦身”的背后,是科技对“安全与保畅”矛盾的精妙化解。为劳务人员配齐100万元意外险,在高风险作业点安装实时监控的物联网传感器,这些扎实举措让“安全”从抽象概念,蜕变为可触可感的坚实保障。防汛攻坚的“防御战”里,更彰显未雨绸缪的智慧。从5月6日的防汛提醒到7月4日的现场检查,从沙袋、抽水泵的充足储备到专职救援队伍的实战演练,项目办将“汛期预警”稳稳转化为“汛期行动”。当暴雨蓝色预警发布,排水设施的及时疏通、施工驻地的细致排查,让“零事故、零伤亡”的防汛目标落地生根,保障工程在风雨中始终稳健前行。
如今,G566线路面工程即将于7月底收官,G312线灾害防治工程正全力冲刺终点。项目办以“如履薄冰”的谨慎,在每一段公路的延伸中,诠释着“安全是最大的效益”。这条充满韧性的养护之路,不仅刷新着公路的颜值与性能,更书写着平凉公路人对“平安交通”的永恒追求。